1.波紋岩(美國)
美國亞利桑那州 和猶他州交界處的波紋狀的岩石帶,是一片經過19億年地質作用,由沙丘演變成的岩石結構。如果前往需要徒步穿越4.8公裏崎嶇不平的山地,翻越高達350 米的岩石地帶。當你攀登過一座岩石頂部,會看到一組新的岩石波紋,顏色較前者更深,結構更為宏大。
波 紋岩是由花崗岩石構成的,其經過億萬年大自然的洗禮,將波浪岩表面刻畫成凹陷的形狀。波浪岩表面的線條是由于含有炭和氫的雨水衝刷,帶走表面的化學物質, 同時產生化學作用,在波浪岩表面形成黑色,灰色,紅色,咖啡色和土黃色的條紋。波紋岩的附近還有原住民遺留下來的史前壁畫,畫中似鳥似獸的生物代表原住民 傳說裏的人物還有守護神。
2. 赤水丹霞(中國)
赤水丹霞位于貴州省赤水市境內,丹霞地貌面積達到一千多平方公裏,以發育成熟典型,形態壯美而聞名。
赤水丹霞
丹霞地貌是我國南方紅色岩係發育的一種特殊地貌。當地古時曾沉積著厚厚的紅色地層,當紅色砂岩經長期風化剝離和流水侵蝕,岩層沿垂直節理方向發育,紅層便被割成一片片紅色孤立的山和陡峭的奇岩怪石,形成我們如今看到的丹霞地貌。
3. 地獄之門(烏茲別克斯坦)
“地獄之門”位于烏茲別克斯坦境內達爾瓦扎鎮,由于一年四季如火海般都在燃燒,故由此得名。
地獄之門
撒哈拉之眼
最 初理查特結構被認為是個隕石坑,但構造的中心地勢平坦,沒有發現曾有高溫與撞擊的地質證據;沒有發現火成岩堆積的圓頂,也排除了火山的可能。現在普遍認 為,理查特結構是地形抬升與侵蝕作用同時進行的結果;結構的同心圓狀痕跡則是硬度較高、不易受侵蝕的古生代石英岩;至于理查特結構為什麼會這麼大、這麼 圓,尚未得到公認的解釋。
5. 大藍洞(洪都拉斯)
大藍洞是全世界最大的水下洞穴,位于伯利茲外海約96.5公裏處,比鄰燈塔礁。大藍洞外觀呈圓形,直徑約304米,深約145米。大藍洞為石灰岩洞,形成于海平面較低的冰河時期,後來因海水上升,洞頂隨之塌陷,遂變成水下洞穴。由于水深達145米使之呈深藍色。
大藍洞是一個聞名遐邇的潛水勝地
墨西哥水晶洞
由于淹沒在礦物質豐富的水當中,水晶長的很快。這些水的溫度穩定,通常保持在58攝氏度左右,在此溫度下,無水石膏與水結合生成石膏,長期積累從而形成了洞穴中的水晶。
7. 羚羊峽谷(美國)
羚 羊峽谷是世界上著名的狹縫型峽谷之一,位于美國亞利桑納州北方,屬于納瓦荷原住民保護區。羚羊峽谷在地形上分為兩個獨立的部份,稱為上羚羊峽谷與下羚羊峽 谷。據納瓦荷族的歷史傳述,該地過去是叉角羚羊棲息處,峽谷裏也常有羚羊漫步,故而取名為羚羊峽谷。老一輩的納瓦荷族曾將此地視為靜思與神靈溝通的棲息 地。
羚羊峽谷是世界上著名的狹縫型峽谷之一
巴西藍湖洞
洞中各種各樣的地質風貌令人叫絕,內湖深藍色的湖水更是讓人印象深刻。關于藍湖洞的形成雖然假說很多,但地質學家普遍認為是由于洞中藍湖的存在,為鐘乳石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碳酸鹽等組成。
9. 巨人之路(愛爾蘭)
巨人之路是全球最著名的柱狀玄武岩結構,位于北愛爾蘭貝爾法斯特西北約80公裏處大西洋海岸。由總計約4萬根六角形石柱組成8公裏的海岸。石柱連綿有序,呈階梯狀延伸入海。
愛爾蘭的巨子之路
早在6000萬年前太古時代,在今天蘇格蘭西部內赫布裏底群島一線至北愛爾蘭東部火山非常活躍,一股股玄武岩岩熔流從裂隙的地殼中涌出,濃密 的熔岩流冷卻,以垂直角度收縮,與熔岩流動方向相垂直的方向出現分解便形成與眾不同的幾何形狀,許多熔岩冷卻形成具有規則的六邊形柱狀玄武岩。
10. 巧克力山(菲律賓)
巧克力山是位于菲律賓保和省的奇特地貌,由方圓50平方公裏內1268個大小差不多,幾近完美的圓錐形山丘組成。當旱季來臨,山丘褪去綠色樹林的外衣,變成土褐色,接近巧克力的顏色故而得名。
巧克力山
關于它的形成,地質學家給出了諸如石灰岩風化、亞海洋火山的爆發,海床的隆升等多種假說。最新的一種解釋是說可能是由于一座古老的火山爆發,大量的岩石 四散噴射,被石灰石所覆蓋,最後在海床抬升作用下,最終形成如今我們看到的巧克力山。但專家對這種解釋仍然沒有達成共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